第一百七十九章 童谣 (中)-《革秦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鞠夫子为何不言?”荀况瞪着双眼看向鞠子洲。

    秦军破灭韩国的消息传过来,众人传阅过之后,无人不惊。

    消息当中附带的,秦王政以秦法审杀韩王以及韩国贵族的事情,无论对于谁人而言都是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其中,最不平静的,当属荀况与鞠子洲两人。

    荀况的惊骇在于,他的的确确的意识到了,以法律审杀一名王,与直接杀死一名王,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——一个人被别人打,和一个人偷盗别人的财物被人打,性质不同。

    一位王者被人打,和一位王者偷盗别人的财物别人打,也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放到法律上,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一位王者,因为战败,被人杀了,那是世间的常态。

    是灭国的应有之义。

    亡国之王,生与死,他都是王。

    但被法律审杀的王,他不是以“王”的身份被杀死的。

    他身上主要身份,是罪犯。

    罪犯这一身份,甚至盖过了“王者”的身份。

    这也就意味着,法律的正统性,大于王者的正统性。

    更代表着,作为秦王的秦王政,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。

    他已经与那个同“韩王”齐同的,继国之君的身份,做出了切割。

    以最酷烈的形式,否定了过去的“王”的最高地位。

    这之后,知道了这件事情的人的心里面会埋下一颗种子。

    一颗,法大于王的种子!

    儒家讲求的“法先王”。

    意思是,师法过去的王者。

    一方面,厚古薄今,树立不可超越的道德偶像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也是在讲,王的至高无上。

    只要你身为王,只要你道德高尚,那么你就是后世所有人学习的对象,就是一切办法的源头。

    后世人哪怕是结婚、生子、取名、哪怕是喝一碗粥,都要学习你。

    他们的生活规条——法律,自然也要源自于你的为政态度。

    法,要远远小于王。

    如何成为王,是血脉里的问题,如何道德高尚,则要由“士”来判断。

    这是儒家里面偏向于保守的一派的看法。

    是荀况一直以来所批判的。

    荀况屡战屡胜,但他没办法真的灭掉儒家的这种态势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儒家的根由。

    秦王政的做法,令他能够看得到一种崭新的希望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