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六章 戬 (十三)-《革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在那个时候,提出要恢复周礼,算是顺应大势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当时,真的是有那种可能性的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最终没有恢复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恢复者,变化么!”

    “变化产生在孔夫子甚至都看不到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君主心思变了,家国征税多了,有能之士多了……道德毁坏,周礼因为没什么用处,于是也就退出了人们的共识。”

    “它不再具有恢复的可能性了!”

    “或者,更具体一些说,过去的‘礼’和过去的‘道德’,不再具有规范世道、恢复安定,实现天下大治的能耐了!”

    “周礼是应对少数人的礼,应对不了人多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“孔夫子在人还并不那么多的时候提出恢复周礼,是顺应大势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如今,在周礼这种东西与大势悖逆的时候,再去恢复它,就是悖逆大势。”

    “相反的,从中汲取可以适用于人多的时候的东西,变革制度,创造出新的,属于我们当下的‘礼’,才是顺应大势。”

    “儒者过去,孔夫子虽然大致上是与大势悖逆的,但总体来说,他只是用‘术’出现了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实现天下大治,总的来说还是需要给人以道德,给国家以礼法。”

    “这法子总的来说是没有错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所需要考虑的,便是顺应大势这一条。”

    “在顺应大势的基础上,改造过去的‘术’,推陈出新,应用不变的‘法’,能够得到好的结果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条儒者的道,本身是没有错误的。”

    荀况看着鞠子洲。

    术、法、势三者合而为道。

    荀况很大方地承认了孔丘过去的选择和他的学识里面的错误。

    但荀况将其归结为“术”的错误。

    他认为,儒家的法和势是没有错的。

    “所以荀夫子认为,学习孔丘、学习儒术,其意义何在呢?”鞠子洲对荀况的思想很感兴趣。

    这老头太出人意料了。

    法、术、势的说法,似乎有些熟悉。
    第(2/3)页